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到底是什么?

2018-03-08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伤寒论》在线阅读>>>


  《伤寒论》书名中的“伤寒”指的是什么,书中提到的“伤寒”指的又是什么。这是自古以来颇有争议的话题。


  《伤寒论》书名中的“伤寒”指的是病的来路、病的区域,指人体伤于外邪后的演变。太阳为寒水之经,主周身皮毛,为人体最表最外一层,凡邪外犯,无论风寒暑湿燥火,首先从皮毛入,伤人最外一层,也就是太阳寒水之经,所以谓“伤寒”,此为广义的伤寒。


  《伤寒论》书中提到的“伤寒”,为病的性质,指明外邪之风寒暑湿燥火中的寒邪伤到人体的表现,所以有伤寒、中风、温病、中湿、中暍之说,书中提到的伤寒、中风、温病、中湿、中暍分别说的是,寒邪风邪温邪湿邪热邪进入人体太阳寒水之经的表现,伤于寒邪者,所以谓“伤寒”,此为狭义的伤寒。


  因此,《伤寒论》书名的意思应为:外邪进入人体后的演变及辨证施治的论述。


  后来,在研读冉雪峰老先生的《冉氏伤寒论》中找到了一直萦绕心头的答案。原来冉雪峰老先生与我的见解完全相同,冉雪峰老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医坛”已享有“南冉北张”之誉。

  冉雪峰老先生说:“ 书名伤寒与证名伤寒,是同名各义。而风寒温湿暍统隶伤寒,伤寒又总括风寒温湿暍,是分名中的合义,合义中的分名。释总纲须求到受病的区域,释分目须求到为病的性质。数千年学说争执关键在此,学理误会关键亦在此。此可下一个正确断语曰,书名伤寒,是伤太阳寒水的经气,证名伤寒,是伤阴淫寒疾的寒邪。由此看来,后世温病家,所谓伤寒从皮毛入,温病从口鼻入,诚属喃喃呓语。”


  《伤寒论》讲六经辨证,很多人认为六经不过是科学上的一个假定,是代名词。凡是这样说的人大概是因为没有真正领略到六经的精义。


  看看冉雪峰老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他说,伤寒六经分篇,具有六个次序、六项阶段、六种性质、六类疗法。昔人谓伤寒以六经钤百病,为不易之大法。病是万变无定,经则不变有定,以有定御无定,即以不变应万变。或疑六经带哲学色彩甚浓,不过科学上的一个假定。不知人在宇宙中,受宇宙大自然支配,天地变化,人体亦起变化,古人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彼时科学尚未萌芽,而能吸收当时深邃学说,总结前代经验,理论事实交融,与民众结合,为民众捍御疾苦,与病魔作斗争武器,永久有效,安容忽视。或曰六经不过科学的代名词,其实不然,代名词何有此项精义,六经乃中医学术本身,构成一个人身机体完整性,机体和环境大自然统一性的优异体系。


  伤寒六篇,蕴理深,含味浓,每在一二虚字传神,或无字处寓义,非分读,合读,整个读,一气读,细心体认,不能领略其微妙。所以,与其在某个名称上争执不下疑惑不定,不如下苦功夫掌握伤寒六经的精义。


《伤寒论》辩脉法  【译文】

《伤寒论》平脉法  【译文】

《伤寒论》伤寒例  【译文】

《伤寒论》辨痉湿暍脉证 【译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译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译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译文】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译文】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阴阳易阐煮劳复病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可发汗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不可吐 

《伤寒论》辨可吐 【译文】

《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译文】

《伤寒论》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来源:金梅说养生的新浪博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